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复制链接]
chunan | 2004-5-7 17: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第7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 川耗子(2003-01-10 12:47:5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扫除愚昧最愚昧,你连中医的皮毛的不知道。几千年数不清人身上骨头的医学还叫科学吗?你没看到360块的说法,我可看到了,你说说西医东渐以前,中医眼睛里的人身体是什么样子?我是懒得打字,说出来,网友们的下巴都可能笑掉。
你知道100年前人们有一个行业划分的说法吗?“和尚、道士、医、卜、星、占、巫婆、神汉”归入一类,职业是大马扁,兼及看病。你好多次说,耗子难道你的祖先不是中医救活的吗?其实,中国几千年来是缺医少药过来的,至今还有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古代的人们没有什么医疗保障,连皇帝也是瞎懵着活着,那个乾隆皇帝的电视片在这个问题上反映的有点沾边。古代中国没有卫生的概念,前几年到了边远的贫困地区就可以感觉到。
其实你真的很搞笑,你跟着起哄感到好玩,有点像个街娃儿。告诉你,如果没有西医,只有中医,你不可能和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耗子对话。按照历史的逻辑,在只有中医,没有西医的社会里,我不会活过45岁。
来源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1623102&pg=2
chunan | 2004-5-7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chunan在 2004/05/11 04:16pm 第 1 次编辑]

chunan | 2004-5-7 17: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第137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 川耗子(2003-01-11 10:15:30.0)  赞成:0票, 反对:0票  

“按照历史的逻辑,在只有中医,没有西医的社会里,我不会活过45岁”
有同志批判我上面那句话说得不对,看来他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呢。古典文学不知道那位先生看不看,那里面的角色说死就是,任你再高明的中医也是干瞪眼睛。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中医方剂“如在平常老病,或病后调理,原可不废;若遇大症暴病,用此等不好不歹之方,迟缓延宕,初则不死不活,终则归于不活而已。”
来源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1623102&pg=3
chunan | 2004-5-7 1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丑陋的中医
作者: 川耗子
1.这里说中医丑陋,绝不是贬低或瞧不起中医。相反,正是由于中医自身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如果我们还一味对其吹捧而不加以正视,中医就会被捧杀在一片赞扬声中。记得很早以前,已经很讲文明的美国人写了本《丑陋的美国人》,美国人并没有因为其“丑化”了自己而大光其火,美国国务院甚至把它拿来作为工作人员修身的行动指南。因此,说中医丑陋,无非是直言中医的毛病,也好使我等中医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警觉,进而唤醒被赞扬声催得昏寐不醒的人们。
2.我在实习的时候,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中医说,他一辈子只用了一个七味白术散,风热感冒加银花、黄芩,血虚加点补血药什么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他确实也是这样的。问他为什么时,他说以前当学徒时,师傅叫我们背“四大经典”,完了又背“四小经典”,再完了师傅说教您一些药对,就可以到社会治病去了。问“经典”中的道理时,师傅每每都是硬梆梆摔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位医生还振振有词地说:现在想来,背那么多书毫无用处,还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个方子管用。请注意这位老师用的是“总结”而不是“研究”,其对理论研究的不屑溢于言表。
3.中医这种最典型的实用主义态度,直接导致对基础理论研究的轻视,成为中医的致命弱点。表现在理论上不敢有所突破,学术上不敢有所发展。想想看,一部《内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可是指导中医药发展一以贯之的“金科玉律”啊!在一切都以“经”“典”为学术价值取向的风气影响下,从事中医理论研究的人谁敢越雷池一步?在一次学术会上,有位青年学者就《内经》学说一直统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阻碍着中医药学理论的创新,大胆地提出了一些有“悖”《内经》的设想,结果遭到绝大多数与会者的激烈反对。《内经》的思想真的就百分之百正确吗?这个问题,读者自会作出正确判断。其实,目前对《内经》的研究已经走入误区,一方面是把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东西一律斥之为荒谬,践踏得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对那些早以证明了是荒谬的东西又割舍不断,奉为圣典,结果使中医理论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之中。再看看中医基础理论学术界的表现,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研究手法上依然是咬文嚼字,以经诠经,“之乎也者”占据主导地位。用现代手段研究出来的理论新成果被很多人视为异端邪说,难以趋同。
4.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医大专院校里,搞基础理论研究和搞临床治疗研究的专业比例严重失调。许多临床中医师有这种说法,理论学得再多不顶用,看一个病就建立起一个社会关系,多完成一份工作任务,就可多拿一份奖金。搞理论研究,就很难看到这些实效,只能在那里默默无闻作牺牲。因而大都热衷于对一些所谓实用型技术的总结。殊不知这些没有以理论作为支撑的实用型技术,只有通过口口相传来进行学术承继,这迟早要被人送入棺材,这就是中医为什么绝活多,失传也很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5.以前为什么把中药师称为“抓抓匠”呢?那是因为古时候衡器还不普及,又很粗糙,抓药用手捡已在业内约定俗成。可是到了科学昌明,原子重量都能计算出来的今天,如果您一张处方要捡五剂药,中医的司药员断然不会一味药做成五次捡,他是用秤把这味药在五剂中的总量称出来,然后再用手分成五份放入到每副药中。这虽然有点象猴子变**了,有时还要返祖,但它表现出来的遗传痕迹是,中医缺乏益精求精的科研方法和缜密精确的说理工具。
6.《内经》中有“治病必求其本”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是很有哲理性的,问题是几千年来,如何“求本”,什么状态下才算求住了“本”,既无形质也无重量,更缺少一般性、简洁、准确、通用的“科学语言”,于是乎就出现了在中医的医案医话里,各位医师自以为是的“求本”准则和 对“本”的状态描绘。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的书是医宗“金鉴”,他的书是医门“法律”,甲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乙,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丙,丙又拿着自己的标准去指责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尴尬。最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认可谁,导致各自为是,门派林立,学术无法勾通,经验无法交流,使后学者在似是而非,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作无谓消耗。
7.有一次,一个学生拿着一本教科书来问我,为什么中医对感冒、胃脘痛、岩症等许多病症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惊人地相似。我回答说,因为中医认为所有疾病的致病机理惊人地相同____病因不外六淫、七情;病机不外“邪正相搏”;病理不外阴阳失调。一席话又把这个学生说“教诲”得直抓后脑勺,我估计这位学生至今还以为我在搪塞她。其实按中医现行的理论标准来衡量,我所回答的这个问题应该得个滿分。但是有点现代科技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找到了癌症(与中医所称“岩症”相同)的致病原因,那它就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了。问题是,目前,中医不管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癌症上依然束手无策。小而言之,说明中医给癌症结论的致病机理存在缺陷,大而言之,要用固定的致病机理模式,来解释所有疾病变化无常的发生发展原因,未免过于失之笼统。记得在中医校学习的时候,每次考试中医内科学,老师就会说,把每个病的证型记住,考试就好办了,以后在临床中也用得上。这个方法在考试场上还实用,在临床上就根本不灵验了。现在想来,是犯了按图索骥的错误。
8.在中医院和西医院都当过领导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与西医院的医师相比,中医院的医师,一般趋向于单打独斗,缺乏团队精神。一位在县中医院工作的学生,给我讲了他们医院一位骨伤医生,给一位尺桡骨骨折病人治伤,一直治到病人出现骨坏死,这位医生都不愿请同行会诊,被媒体曝光后,这位仁兄还振振有词地说:“让我继续治疗,保证能治好。你们搞西医的,根本不懂得中医治病的奥妙所在”。听完讲述后,我一直在犯嘀咕:如果继续让他治下去,究竟会展现出伤人的“奥妙”呢?还是治病的奥妙呢?其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恐怕才是避免前者出现的最好办法。
9.有的中医生在工作中不愿互相通气,喜欢互相贬损。在位内科医生收治了一位住院病人,反复治疗不见好转,病人强烈要求更换医生。后在科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跨科会诊,病人的病情也迅速好转。事后这医生很不服气:“我看谁也说不了狠话。”既然“谁也说不了狠话”,我们为什么就不会去发挥团队的力量呢?
10.中医院有一种普遍现象,张三的科研成果一般只有张三自己使用,其他人不大愿意问津。这里面的心态比较复杂,其中有一点最突出,那就是同在一所医院、同搞一个专业、同是一样职称,用人家的成果有点掉价,有点愿人弱恨人强的味道。这种典型的小农经济意识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国人带一个中国人去参观纽约富人区。那里富得流油,住宅豪华。中国人问美国人会不会嫉妒他的富豪同胞?美国人回答:“不!他有机遇致富,我也会寻找机会致富起来!”后来,中国人到日本。由日本朋友陪同去参观东京富人区,那里也住得象天堂。中国人问日本人会不会嫉妒他的富豪同胞?日本人回答:“不!我会和他交朋友,把他致富的经验学到手,超过他!”最后,中国人回到海南,这里已出现富人区。中国人问一个还没有大富起来的小款嫉不嫉妒富人区?这位小款咬牙切齿地回答:“我恨不得一把火给他烧了!”面对超过自己的同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美国人的宽容,日本人的好胜,而非要拆同行的台让他和您平起平坐?真是这样,我们又靠谁来推动事业的发展呢?
11.作为成果所有人,在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如果发现无人问津,一般要反省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中医界的成果所有人反而会庆幸这个成果的“独占性”,这样可以使“肥水不流外人田”,还可增强成果的神秘色彩,成为击败同行的杀手锏。这种“金屋藏娇”似的科研成果推广,使中医汲取科学养料的范围越来越窄,与现代科技的亲和力也越来越弱
12.在中医界,自古有就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法,而在中国,“官”“医”历来就有解不开的渊源,《内经》中的《六节脏象论》给每个脏器都“封”了“官”衔,就最能说明这一点。而浓重的官本位色彩,象一座沉重的大山,压抑着年轻中医师的成长。现在在官场上流行“年龄是个宝”,中医界同样处处体现出年龄的优势。所不同的是,官场上要说年轻,中医界要讲年老(包括资格)。哪怕您是个年轻博士生,也最好不要去同一个有几十年医龄的初级人员叫真,因为他会告诉您:他吃的盐比您吃的米多,过的桥比您走的路多,而且还能得到他周围人的广泛认同。据说,解放初期,有几位名震中医界的老中医为一病人会诊,一见面,互相寒喧奉承,各自为病人诊完病后,开出了各自的处方,这时出现了中医会诊时常见的情形:每人的处方组成都不相同,有的甚至还相左。奇怪的是,各自对自己的处方组成都能说出令其他人信服的大道理来。相持不下,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使用年纪最长的那位医生的处方,因为他们都知道,“尊老”是美德,是有函养的表现。老者也当仁不让,因为他认为自己资格最老,最有发言权。至于使用他的处方的学术标准是什么,谁也不敢也不愿去面对面和他深究。
13.现在不少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临床上要坐相当一段时间的“冷板凳”,这到不是他们没学好,实在是在业内根基浅薄,人微言轻。学术上,您的见解引不起共鸣;会诊时,您的意见受不到重视;晋级晋升时,您的工龄又差起一截。所以,不少中医院校毕业生来到医院后,大都怀着“慢慢熬”的心理。这和排队买东西是一样,只有前面的人都走了,才会轮到自己的头上。有人是这样形容中医生的成长过程的:您刚到医院时,发奋读书,人家称您是见习生;等到您每天能看三、五个病人,饱览群书时,就有人称您为中医师;等到每天能看十多个病人,能挤时间浏览一些书籍时,您就已经是名中医了;您已经不看书,求治者依然门庭若市时,别人就会叫您中医学家;一半的时间在诊病,一半的时间在搞与医学无关的社会活动时,别人开始称您为中医权威;您已经只有极少的时间在从事中医活动,在为病人诊病时,开始眯着眼睛,同时向两个见习生口授不同处方时,别人就会叫您中医豪杰;您已经完全从事和中医无关的社会活动时,您就已经成长为了中医泰斗;连口水话都说不转,行住坐卧要人掺扶,经常发表一些有悖学理的言论,您就是人人仰慕的中医巨匠了。
14.电杆上、楼道旁、厕所里、街道边,是那些巫医游医散发张贴医疗广告的重要场所。不知大家注意没有,那些广告单中,除了疾病本身以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什么呢?是“中医秘方”、“中医世家”、“某代中医单传”等广告词汇。为什么人家不说是“西医世家”之类的话呢,难道西医就真的什么绝招都没有?我看未必是这样。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中医在神秘主义色彩包裹下的故弄玄虚,文过饰非。在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中医生称自己,仅凭把脉就能把病状说个八九不离十。中医界自己也以这种境界为荣____“望而知之者为之神”。如果中医真能达到这种效果,现代诊断设备就肯定不会,也没有必要在中国发展兴盛,因为用设备毕竟没有手那么灵活便捷。而事实上,就连极为普通的“乙肝”,也令那些如“神”的中医师们,诊断起来已体验到了“无症可辨”的难堪,不得不借助现代诊断设备来加以确定。
15.前不久,在书店看到一本用食疗方法治疗癌症的书,说是书中的有些方法治疗癌症的效果很好。还有一本由一个规格颇高的国际大型学术议出版的会刊上,居然打着能治愈癌症的广告,声称“治不好退药费”。我不敢断定这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能达到上述效果,轻松拿个诺贝尔奖应该不成问题吧,可至今还没有听到中医又为人类健康作出不朽贡献的权威报道。在中医的传统典籍中,说得最多的是某方某法治病“效如桴鼓”,真到临床上依样“辨证施治”,您才知道“病去如抽丝”的真正含义。说误把某药与某药相配时“祸不旋踵”,结果仅仅是使“粗心”的医生虚惊一场。中医神秘主义本身就是道不清,说不明,看不透,可以让人超想象发挥,这种类似“蒙太奇”的表象,掩盖着中医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精密的治学态度,这给不学无术的巧言令舌者施展伎俩提供了广阔空间。

16.鲁迅先生曾无情地嘲弄过一张治水肿病的处方。这张处方要病家加“原配蟋蟀一对”的药引子,当然,这之中医生自然要给病家讲许多令人云里雾里的东西,但有一点病家非常清楚:如果找不到这对“结发夫妻”,那就不敢保证疗效。我们姑且不说这究竟有多么荒唐,但水肿病是否能治愈,医生都会是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这味极神秘的药引子的遮掩下,水肿病被治愈了,病家和医生都不会去计较这对蟋蟀是“原配”还是“续弦”。如果水肿病没有被治愈,医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病人说:没有治不好的病,辨不准的证,只有用不精的药。您的药引子不是“原配”的,不然这病怎么会越治越深沉?显然,这是在用水肿病的愈否来确定蟋蟀是否“原配”,也就是这么一味药引子,有功时可以据为己有,有过时可以推为他责。只可怜不知究里的病家,被诓得自责不已,追悔莫及。医术并不高明的巫医游医们,正是借助中医神秘主义这一缺陷,故弄玄虚,夸大其词,海侃神说,竭力使自己的“医术”披上中医神秘的外衣,把自己妆扮得既“合”学理,又很博大精深。
17.有位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年已三十,至今没有心仪。不是他执意要过单身生活,实在是迂腐过人,伤了不少佳人的心。有一次他和女友去看电影,自己买了一袋瓜子,把女友撇在一旁,独自边嗑瓜子,边进入电影情节,女友羞愤不已,当即就喊“拜拜”。
当然,这个例子也不是一定就只出现在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身上,我想说的是,拿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和西医院校的毕业生相比较,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现在很多中医院在接收新进人员时明确表示,如果在中、西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进行选择的话,他们一定是只要后者,理由是: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西医院校的差。问题又出在哪里呢?一位刚毕业的学生说:中医学起来枯燥了,除了背还是背。学西医课就不同了,有模具,有实物,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实践,理论和实践之间很容易贯通。中医的课程就不行了,理论上头头是道,实践起来一头雾水,28种脉象,讲得“明明白白”,背得头晕目眩,进入临床实习后,各位带习老师对同一位病人的脉象有不同的解释,我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的。到最后就有老师对您说:中医这玩意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的天!这么多课程都要告靠“意会”,再灵光的人也要被引入死胡同,不整成迂腐子那才怪呢?!
18.这席话一语中的。死记硬背,崇尚“经”“典”,新瓶装旧药,老祖宗那里承接下的说教和做法,很少有人敢说一个“不”字,这直接导致了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方法古板,教学理论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很难想象在这种教学体制下,能培养出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创新力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来。
19.然而,不管中医有多丑陋,但那不是中医的本身。这有如一只漂亮的金杯,被使用的人弄得黑糊糊、脏兮兮的,但她“漂亮”的本身并不会因此消失,如果我们长久不去除脏去黑,不知道她真实身份的后来者,一定会把她当成一只瓦罐连同她的“漂亮”一齐被倒入垃圾堆。有人把中医譬喻为“蒙尘瑰宝”,这极为贴切。是谁让她蒙尘而变得丑陋不堪呢?是我们,我们这些中医人心灵的尘埃,洒落在了她漂亮的身上。只有我们先净心,断除使她变得丑陋的尘源,才能使中医这块美丽的瑰宝闪闪生辉,免遭抛弃。

chunan | 2004-5-7 1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惧变的中医之一【讨论】
变则生生不息,不变厄运当头
作者: 川耗子
唯物主义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总是发展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处在历史空间的事物不能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迟早会被历史所唾弃。中医为什么“历经千年,推而不倒”?就是因为在变化中因应了历朝历代劳动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中医为什么在1840年以后名存而不兴盛?就是因为它的变化远不不如1840年以前那样能满足历史发展的需要。仅管我们至今还把《内》、《难》、《金匮》、《伤寒》视为中医理论千古不变的真理,然而,春秋战国,东西两汉的中医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唐宋时期的中医水平相提并论,因为,后者所处的历史时期比前者的生产力水平要发达得多,社会环境也全然不同,疾病的发生当然也就打上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烙印,人们对医疗的需求相对说来肯定就要“苛刻”得多,为适应这一历史发展特点,这个时期自然也就有了诸如滋阴、补土、攻下等为代表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产生,这些方法虽源于《内》《难》,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它们的理论范畴。如果到现在,还有哪一位中医师至今依然用葱管来导尿,用鹅羽来探吐即使他是中医界的泰斗,也必然遗为当今中医界的笑柄。可谁又能否认,在发明这一技术的时代,它又是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啊!如果哪一位中医师现在还把根据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发出来的中医电脑诊疗系统(尽管它还不十分完善)称为荒唐,肯定要被我们认为是缺乏现代知识一族,而这要是在一百多年前,一定会被中医的卫道士们视为离经叛道,异端邪说,他们会问,机器怎么能代替人脑呢?
这就是变,是历史的发展逼着我们变,没有这一变,中医必然是不推自倒的结局。
王不留行 | 2004-5-7 19: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4/05/12 01:3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chunan2004/05/07 11:10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发展要灭鼠除疫防治川耗子!!!!!!!!!
一.川耗子鼠疫疫情
最近在各种医学论坛中,不但常常看到鼠目寸光的川耗子鼠疫,而且有鼠疫疫情流行之势。如不灭鼠除疫,恐后患无穷!
川耗子用鼠目寸光的眼睛天天注视着 ...
声援川耗子,这样的攻击不值得回复,大家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chunan | 2004-5-7 1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还声援耗子,看看耗子如何戏耍中医的
《尴尬鼠生有趣》——老耗子看戏
作者: 川耗子
中药铺子里来了一只老耗子,它爬到药铺的大药柜顶上,两腿站立着,用灵活的小爪子梳理着嘴上的胡须,一双狡诈的亮晶晶的小眼睛骨碌碌的打转,心里想着一个又一个的鬼主意。它想,昨天偷吃了人参和海狗肾,壮了阳,又有了雄起的资本,今天再闹它个天翻地覆。
想着想着,老耗子裂开小嘴乐了。对头,对头,今天就把他们的《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咬他个稀巴烂,把那些没有用的废渣渣托回去,给我的儿孙们当尿片和铺床用,也是废物利用。对对对,这个主意好,太好了。
于是,老耗子行动起来。它先在中药柜子上把牙齿狠狠的磨了又磨,磨得非常锋利。然后,跑到《本草纲目》那里,先把书脊咬得稀烂,又啃下书的一页,发现上面写着滑稽可笑的药方,什么孕妇吃了兔子肉生了孩子要豁豁嘴,吃了螃蟹要横着生。。。。什么用马的缰绳烧成灰点在牙上立刻就掉。。。。心想:这片纸要拿回去糊在墙上,平时偷吃中药铺里的好东西吃饱了,可以看看这些笑话,挺逗乐的。它又想,不服不行,你看这古代的中国人什么都想得出来,太会联想了,这些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听,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学英语,上网,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和发了霉的老古董都不知道了,岂不是数典忘祖吗,这还了得? Wz
老耗子又狠狠地撕下一页,看到古人说的动物和人的矢、溺、耳垢、鼻矢、涎、唾皆可入药。这个老耗子是个文明环境下出来的,不知道这个,这一看不要紧,当时就趴在那里呕起来了,把个耗子脸吐的铁青,恨不得把肠子都呕出来。吐完,它又乐了,心里说,这个耗子吐出来的秽物,可能也是他们的好药,一会儿我把这些东西给他们放到装灵芝的柜子里,说不一定还治疗艾滋病呢。人哪,真是自作孽,图一时痛快,搞的自己得些怪病,还羡慕我们耗子命大。v
chunan | 2004-5-7 1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标题:从“川耗子”戏说中医谈起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 衷中参西(2003-01-08 12:01:20.0)  赞成:3票, 反对:0票  


陶醉于对古人存在的不足说三道四,陶醉于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评头论足,成了一种时髦,也成了现在某些人的特长,似乎这样愈发会显出其所知之广识渊博,理论之高深莫测,智慧之灿烂超群。用现代的观点和眼睛去看古人,用西方的理论戏说东方文化,真可谓学贯东西,识穿古今,何人可及呢?
如果再将古人的知识,尤其是在历史上有过里程碑作用的古人著作中的毛病找出来,品评完了再“戏说”一番,就更显得与众不同了,一方面显得幽默绝伦,另一方面更显得自已超群不俗。尤其是你们搞这个专业的,看看:你们都在学,我尚且不是研究此专业的,学识都超出尔等,所以我已经开始批它了。你们学的就是俺批的,呵呵,我的智慧永远都是超过你们的,谁能如我?谁能及我之一毫?
其实,不需要川耗子等评述,古人有好多的东西肯定会远不如现代人,这是肯定的。就象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超过我们的后人一样。因为他们总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的。如此道理,我们也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但是我们站在那儿的目的不是将自己的脏物随意地排泻到他们的身上。的确,我们站在那儿似乎显得已经很高了,但你脑子永远都别变热,这种“高”不是因为你的个子高,而是你脑子发热的时候忘了,你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你看,你批判古人用的汉字也是古人发明的,你血液里流的血里面也有从远古遗传下来的你所说的“基因”,所以,要时刻明白,当得以展示自己的所谓“高度”的时候,别总是用一种鄙视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脚下支撑起我们的人。那样并不会显得你有多么出类拔萃。只能显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因为你连自己站在哪儿都忘记了。
当然,古人已经做古,所以,无论你如何说他,他都没有一点可以解释的余地。因此,耗子们无论如何诠释戏说“中医药”的理论,无论如何批驳《本草纲目》,李时珍是不会出来质问点为什么了。即便是李时珍等医药先辈真的复活,也断不敢和古今贯通,被现代科学武装过的,用“纳米”装修过的,被“基因”重组过的“科学”的耗子讲点什么。因为李时珍正如一封闭的桃花源里出来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更不会懂得这些新鲜的玩艺,没准他老人家听到“纳米”二字还以为是什么吃食之类的也未可知,那岂不更让川耗子之类的掌握现代科技的精英们贻笑大方吗?所以,即便古人真的复活也不敢乱说的。耗子们只可放心大胆地批。
我倒是想,尽管现代科学在飞速发展,但仍然有一些“无知”的人在研究着《本草纲目》,国内的那些被耗子所齿笑的愚钝的学者们一生研究某一味如象“大黄”之类药的人就不再述了,我倒是想说点别的事情。仅仅就《本草纲目》的研究这个中医里较小的领域。
当然,这些人群里不会有冰雪聪明智慧超常耗子们。你看人家耗子,从小就知道《本草纲目》里讲的是什么了。“我一边看这本《精编本草纲目》,我一边在想,已经二十一世纪了,怎么我们的专业出版社会出版这么拙劣的东西?还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翻译成白话文?”“人们看了这样的书,一定不会相信中医是科学,一定不会主动买中药吃,一定会说中医是瞎扯蛋!我下面就给你介绍一下《本草纲目》这个我从小就在历史课上知道的书里讲了什么。 ”看看,真真是聪明,居然发现了李时珍在16世纪“瞎扯蛋”呢!但是可能因为耗子的眼光“太寸”的缘故吧,可能怎么也不会看到,现在,竟然连他最崇敬的产生“纳米”之类词语的国外也竟有很愚钝的人对“荒诞不经”《本草纲目》进行研究呢。
《本草纲目》最初是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和驻华使国的人员传入西方的。它最初引起西方的重视是它的金石部分,在华法国人曾带了部分矿物标本回法国,并经过巴黎科学院院士转交到巴黎自然史博物馆中,后来根据此类的矿物为基础,法国学者整理题为《中国金石》,发表于《古今金石》一书中。欧洲人真正重视《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是法国学者巴多明、汤执中等向法国科学界介绍此书的全部内容之后开始的。后被译成英文,俄文,德文等在欧洲流传。其书中记载的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内容及其植物对于人体的作用等正日益为更多的欧洲学者所了解和重视。在初期,法国植物学家、医生勒牡萨研究《本草纲目》后,发表了著名的论文,介绍此书时说它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此他获得了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西学院的教授。
《本草纲目》在英国学术界也有较大的影响,英国人除把它当作医药著作研究外,还把它作为博物学著作来加以研究,比之医药学更为重视。而俄国学者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在肯定其具有很高医药价值的同时也看重其植物学价值,曾任俄国驻华使馆的医官、俄籍学者贝勒,是欧洲著名的《本草纲目》研究的专家,他称赞李时珍:“不愧为中国自然科学界卓越今古之一大家”。在苏联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的礼堂长廊上,至今还塑有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
李时珍在16世纪的中国,完全没有接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信息,却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连著名的科技史家,很多国人并不陌生的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高度称赞他:“李时珍达到了与伽里略__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当然,也许象李约瑟先生之流的各方面造诣还远远没有达到耗子的水平。所以才会说出此类的话。

  来源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1623102
chunan | 2004-5-7 20: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还我中医学!
最近在某一个叫作生命科学网站的传统医学栏目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自称耗子的,或是自以为有资格代表正规科学的,几乎是近乎赤裸裸地跳上生命科学舞台,大喊什么:
愚昧为何总与中医(药)为伴??《讨论》-川耗子-10-10 13:5
恨恨中医又何妨?(上)-川耗子-2003-10-14 0:43
温柔杀手-全民泛化中(医)药-川耗子-2003-10-15 23:1
中医,你拿什么证明你?-川耗子-2003-10-20 19:2
中医的科学研究不科学〔原创〕-creato-2003-10-19 18:4
对古人“阴阳学说”的质疑?-zhaijian-2003-10-13 20:2
另外应该还是有什么耗子帖子,没兴趣查。
只要看了这些帖子标题的深意,也已足足够够了。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能够一直英勇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依靠的是什么?
1,中华祖先的智慧
2,中华民族的勇敢
3,中华中医药
4,中华武术
5,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凝聚力
6,中国共产党的好领导
那么那些在科学学术界,所谓的唯我正规律唯我正确的,甚至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天天挖空心思地叫嚷中医是不科学的人,到底知道不知道,在他们或他们老祖宗身上所流动的传统血液,到底那一代没有包含有中华中医药的药性抗体成份?

中医,你拿什么证明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我们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最顽强的5万万同胞站起来了,请问:这个证明够不够?

愚昧为何总与中医(药)为伴??

只是不知川耗子到底要把这个“愚昧”的分界线,划分到那一个朝代为止?8000多年前,5000多年前?或是当今的21世纪?
若说是数千年前,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说,祖先神农氏的确是太愚昧了,检验中草药的药理药性,为什么不拿现代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去检验,反而是用自己生命,用自己的嘴一口一口地去尝试,岂非愚昧之极?
看看今日的现代医学吧,封了第一杀手还不够,又封了第二、第三杀手!
到底谁是真正的愚昧,真正的杀手?恐怕谁也都休想争了,舍“唯老子天下第一”及谁?

温柔杀手-全民泛化中(医)药

据知情者揭发,在那些所谓经过大白鼠与患者多年临床实验的,经过科研机构严格检验过的,经过各个专家一再好评与承认的,所谓的绝对可以大量生产的放心西药“正规药品”,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每年又因产生严重副作用而导致患者丧生的,而重发禁令停产的事例,简直是多得不敢见人了。请问:到底是谁才有资格充任这所谓的温柔杀手?
还是自己看办吧!

中医的科学研究不科学〔原创〕

中医的科学研究不科学,请问:到底是什么地方不科学?是治已病不科学,还是治未病不科学?
不明高热最难治,但中医就能治,不信!请到四川省鹅眉山市济生堂一试便知!
第一杀手最难治,但中医就能治,不信!请拿200只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大白鼠,n某与川耗子各分100只治治看!
还是那句话,n某的100只大白鼠,如果在3个月后不能健康成活90%以上,可以算输!
川耗子的100只大白鼠怎么样,请自己定个位吧!(允许向全世界各医院或nature或science求救,绝不改口。)

恨恨中医又何妨?(上)

尽管恨吧!现代自然科学的洋奴哲学,还能干出什么好事?

对古人“阴阳学说”的质疑?

真是懒得理!还是请先把8000多年前的伏羲阴阳太极图,老老实实地研究一番再批判吧!要不要教一教?
是这样,把太极图的震、巽、坎、离、艮、兑的6个物质运动方程式,重叠起来,然后再把质点推进运动线路图,运动起来。
如果是这样教还教不懂,那么,或许也只能怪自己笨了。

兵家有云:决胜千里外。那么若按照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原理,则也应该是决胜千日外!
换句话说,3年后的病症就必须在今日给予防治。那么可敬的生命科学家们,你们懂不懂得到底要进行怎样防治,才能把3年后的病症在今日就给予排除防治呢?难道你不晓得在3年之后就有可能出现大肚腩,就有可能白发脱牙,就有可能欲性减退?

所以,尽管冷泉港的沃森主任,早在1953年与同伴克里克就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但这也仅仅只是代表了生命的身体糸,对于生命力的心体糸认识,还足足差了至少51%。怎么,难道思维糸统与思维能力、生物波、生物钟、穴位、生物能及生物场等,竟然还要被排除在主导生命运动的人类生命科学之外?

敬请记住,任何物质运动都离不开动、静、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自然界是这样,生命的生物质运动规律也是这样,生命科学论坛的最终胜利者并非是那个学说或那个人,而是无情的自然法则。因此,封闭ID并不能等于永久的胜利,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多了一个对手多了一个异议者,就等于多了一条生路。所以,在党的三个代表指引下,中国广大民众在彻底解决了柴、米、油、盐、醋这些困扰之后,能够自觉起来大搞科技兴国,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必然历史朝流,都应是无罪的。好自为之吧!
羊角锤 | 2004-5-7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评价中医学!

    我不想对你们的观点发表评论,只是提醒您言辞不要过于刻薄,论坛反对人身攻击。
    建议您申请个QQ号,便于联系,我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但那绝不是嘲笑和谩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