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从《景岳全书》看张介宾的学术思想(学术交流)
《景岳全书》是张景岳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是在广收博采诸家之论基础上,结合作者个人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汇编而成,是理法方药兼备之巨著,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景岳在李东垣、薛立斋学术的基础上创立的温补学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1
《金匮要略》之消法运用特色(学术交流)
“消者,去其壅也”。邪气留止,聚而不去,则变生以壅积为特征的癥证。如宿食、瘀血、水湿、热毒等壅积为患,则癥瘕积聚,疮痈肠痈、痰饮肿胀等疾由生。故凡能去此诸邪之壅者,皆可谓之“消”。《金匮要略》素被称之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1
读《温病条辨》笔记(学术交流)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便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整个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位医学家,先是明末的吴又可,著有第一部温病专书《瘟疫论》,把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脱胎出来;继之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1
《内经》阴阳的功能和作用(学术交流)
阴阳不但是属性分类的依据,而且还代表着不同功能,以及以功能为单位的物质和信息,因此,《内经》认为阴阳又是具有功能的物质和信息单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积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0
阴平阳秘不应止于象(学术交流)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意为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0
阴阳不是简单的医学符号——析《内经》阴阳的相互关系(学术交流)
阴阳既是相对的关系,也是联系的关系,《内经》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物质或功能单位(即所谓“双重对偶性”)。阴和阳的基本关系是互生互用,消长共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0
古今取象思维谈(学术交流)
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以“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同步一致,便认为可能存在某种相同的促睡眠物质。于是以此命题,从临床、药化、药理、毒理、生药、文献和制剂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29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学术交流)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载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言简意赅。陈光淞释曰:“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语专属湿温。”湿温者,或由湿热病邪,从口鼻直入,或如薛生白所言,由“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20
《内经》中的“阴阳”与“三阴三阳”(学术交流)
“三阴三阳”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这是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语境下发出的提问。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20
运气之道与温疠之化(交流探讨)
运气本是大道而不仅是科学,是天地人和通的大道而不是古代朴素的气象学,是自然与生命大一统之道,而不是预测人体疾病的一种学说。《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述“谨奉天道,请言真要”,已申明运气以天道为纲纪,五运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20
“承气”小议(学术交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了行之有效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这三个方,为什么都用“承气”二字?笔者小议如下。 “承气”,即承顺其气之意。从古至今,凡解释“承气”者,都作如是观。如《伤寒来苏集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20
《素问》“奇病”辨析(交流探讨)
“奇病”,见于《素问·病能篇》:“《奇恒》者,言奇病也。”《素问》对有关“奇病”的脉因证治作了专篇论述。唐代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未予详解;清代张隐菴《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释云:“此论奇恒之府,而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19
《内经》避讳字初探(1)(交流探讨)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指出:“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王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乱古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19
“气”范畴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交流探讨)
“气”范畴的形成及含义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范畴。先秦时期气的内涵主要指区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之后,又指一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现象。后者在古代思想发展过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19
竹简《十问》论“脧气”(学术交流)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十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王子巧父问于彭祖曰:人气何是为精乎?彭祖答曰:人气莫如脧精,脧气郁闭,百脉生疾;脧气不成,不能繁生,故寿尽在脧。”这是有关性保健的一段精辟论述。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19
1 ...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