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连载】儒释道学医
1
2
3
4
5
6
7
8
9
10
... 34
/ 3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连载】儒释道学医
[复制链接]
儒释道
|
2004-6-11 1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B]
手厥阴心包脉有病,外症是:手心发热,前臂和手肘短促痉挛,腋下肿胀,病重则会胸肋支撑满胀,心悸(“憺”者“但”音),心狂跳,脸红眼黄,嘻嘻哈哈笑不停。
===================================
[B]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B]
心包脉有病表示全身脉络有病:心烦、心痛,手掌发热。
===================================
[B]以下针法,皆同上,气盛脉象左缓右急,差一倍。[/B]
===================================
二○○四年六月三日星期四22时1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3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液门>,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隔,循属三焦;[/B]
手少阳三焦脉,出自无名指顶端<关冲>,向上走小指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中渚>和手腕<阳池>,到筋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
向上直走到手肘<天井>,沿着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到肩膀<臑会/肩髎>
交接足少阳胆经<天髎>,先向中线走,交会<大椎>,再向前走到人体正面,向下过缺盆,进入心包膻中,隐入心包经,向下通过横隔,再向下,归属三上、中、下焦。
===================================
[B]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B]
手少阳三焦脉的一个分支,从膻中返回,向上走到缺盆,向上到颈项,通过耳朵后边<天牖/翳风/瘛脉/颅息/>,一直上到耳朵尖<角孙>,再转折,回向下到到面颊,一直到出页处。
===================================
[B]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B]
上边这支的一个分支,在走到耳后时,进入耳中,再走到耳前(贯穿耳朵),<耳门/耳和髎>过客主人(胆经<上关>),通过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3 1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B]
手少阳三焦脉有病,外症是:耳朵发聋,听力不清(“焞”者,“颓”音),咽下嗌肿,咽喉麻痹。
===================================
[B]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毗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B]
三焦脉有病表示全身气机有病:出汗多,外眼角痛,脸颊痛,耳后、肩膀上臂手肘小臂外侧都痛,无名指不能动。
===================================
[B]以下针法皆同上,脉象与上相反[/B]
二○○四年六月三日星期四22时1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4 15: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B]
足少阳胆脉,出自外眼角<瞳子髎>,向上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
向下走耳朵后边<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
(在三焦经后边),沿着头颈向下,走在手少阳三焦经前边,到肩膀后退,交叉,到少阳经后边<肩井>,进入缺盆
[B](胆脉凡四曲折)
<瞳子髎>起点出,斜脑后向上到<颔厌>,(第一转折点),斜脑后向下<悬颅/悬厘/曲鬓>(第二曲始于<曲鬓>),经过耳尖<率谷/天冲>,向下到耳后<浮白><头窍阴><完骨>(第二曲终于<完骨>)
再环回耳上,到眉上方<本神/阳白>,(阴白在眼角、眉角连线上方)(第三曲终于<阴白>)
再环回耳后<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直下<肩井>(<风池>在<完骨>后方,第四曲终焉,方沿颈下行,直至<肩颈>)[/B]
===================================
[B]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B]
足少阳胆脉的一个分支,从耳朵后边进入耳朵中央,向前走到耳前<听会/上关>,进入外眼角后边。
===================================
[B]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人髀厌中;[/B]
上边这支的一个分支,在外眼角分出,向下到胃脉<大迎>,与手少阳三焦经汇合,在大肠经颧髎又分开,到达出页部,过胃脉<颊车>,向下到头颈,在缺盆和主干交汇。
再从那里向下走到胸中,贯穿横隔,向下联络足厥阴肝经,归属胆,沿着腋下肋骨,下到腹股沟,环绕阴毛区边缘,横走,进入髋关节(“髀厌”者“髀枢”)。
[B](“胁”者“鞋”音,意同胠,“胠”者音“区”,腋下肋骨,胁不同于肋者,肋正反面,而胁则是腋下,侧面,上文多有“胁肋”之较,今日始知其然)[/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4 15: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端;[/B]
足少阳胆脉的直行分支,从缺盆分出,向下走经过腋下<渊腋/辄筋>,沿着胸部穿过软肋,<日月>向下走<京门>,和主干在髋关节汇合<带脉>,从那里继续往前下方,过大腿外侧,成环状,<五枢/维道/居髎/环跳>,回到大腿骨,向下<风市/中渎>,穿过膝盖外侧<膝阳关>阳脉基本位置),向下到腓骨前缘<阳陵泉>,一直向下到达外踝上<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向下,从外踝之前走<丘墟>,沿着脚背走<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从足无名指出。
===================================
[B]其支者,别跗上,人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B]
上边这支的一个分支,在脚背上分出,到达大指食指之间,沿着大指骨本节后内侧,从大指顶端出,反上走到脚趾甲,回环结束于指甲后方。
===================================
[B]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B]
足少阳胆脉有病,外症是:嘴巴发苦,常常叹长气,身体不能翻转,严重的花,面色灰黑,皮肤没有光泽,脚外侧反而发热,那是因为脚部气血逆行。
===================================
[B]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B]
胆脉有病表示全身骨骼有病:头痛,下颌痛,外眼角痛,缺盆中间肿胀发痛,胳肢窝下肿,瘰疬,出汗,冷到发抖,疟病,胸、肋骨,屁股,膝盖外侧到胫骨,脚踝上,外踝骨和各个各个关节痛,无名指不能动。
===================================
[B]以下针法皆同上,脉象与上相同[/B]
二○○四年六月四日星期五22时1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5 12: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胭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人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B]
足厥阴肝脉,出自脚大拇指后横纹(即丛毛)的边际<大敦>,向上走脚背的前缘<行间/太冲>,到内踝骨一寸的地方<中封>,
向上走到踝关节上八寸<蠡沟/中都/膝关>,与足太阴脾经交叉(在<中都>上方一些),走中缘,向上到膝弯内侧<曲泉>,
走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区,经过生殖器,到小腹<急脉>,向上夹挟胃部,归属肝脏,联络足少阳胆经,向上<章门/期门>,贯穿横隔,散布到正面和侧面的胸腔(胁肋),从咽喉的后侧向上,出喉咙孔(颃颡),一直向上连接到眼神经,再向上到额头,在头顶交会督脉。
[B](“颃颡”音意同“吭嗓”,乃是喉咙上部出口)[/B]
===================================
[B]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B]
足厥阴肝脉的一个分支,从眼神经分出,向下到面颊里,环绕嘴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5 1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B]
足厥阴肝脉的另一个分支,在肝脏分出,伴随主干向上贯通横隔,却注入肺脏中。
===================================
[B]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颓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B]
足厥阴肝脉有病,外症是:
腰痛,以至于不能够俯仰(“俛”通“俯”),男人疝气聚集阴囊肿胀而痛,女人则是小肚肿胀,病重的话,咽喉干,面色灰黑,脱血色。
[B](【颓】者,原是【疒】字头内【颓】,或【疒】字头内【贵】)[/B]
===================================
[B]是主肝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B]
肝脉有病表示肝脏有病:胸中胀满,呕吐,完谷不化大便稀薄(“飧”者音“孙”),阴部小腹之间有疝气(疝气出入无常,若狐),小便失禁,尿道不畅(“癃”者“隆”音)
===================================
[B]以下针法皆同上,脉象与上相反[/B]
二○○四年六月五日星期六0时1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6 1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呜呼!十二正经走向已毕,今不才若不作少许总结,唯恐对不起观众。
今观之,十二正经走向:手太阴—阳明—足阳明—太阴—手少阴—太阳—足太阳—少阴—手厥阴—少阳—足少阳—厥阴—手太阴,循环反复,且皆有主干分支,皆是本经分支连接下一经主干。
各经:手三阴从脏走手,其支络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腑,其支从缺盆走面(手少阳出膻中)络足三阳;足三阳从面走头(少阳至缺盆),其支从面入腑并走足以络足三阴,故足三阳分支较多;足三阴从足走脏以上头,其支络手三阴,诸经皆然,偶有小别。
各经是动,则病痛皆在经络运行处,面色皆如其脏腑之五行;阴脉实、阳脉虚则寒,反之则热。
诸阴经主脏,其病在本脏,而各阳经主腑,其病不在本腑:大肠在津,小肠在液,胃在血,膀胱在筋,三焦在气,胆在骨。
诸病治疗之法,盛泻、虚补、热疾、寒留、陷则灸;不盛不虚取本经。
脉象:左阳为人迎,右阴为寸口。阳脉盛,则左大右小,阳脉虚则左小右大,阴脉盛则右大左小,阴脉虚则右小左大。手太阴至足太阴,三倍而躁;手少阴至足少阴,两倍曰“再”;手厥阴至足厥阴,仅差一倍尔。大小者,急缓也。
诸经,除本经之穴外,尚有经历他脉之穴,与此不再详述,仅告知本经穴位之数:肺11,大肠20,胃45,脾21,心9,小肠19,膀胱67,肾27,心包9,三焦23,胆44,肝14,共计299
诸经皆对称,合计598穴
二○○四年六月五日星期六1时1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6 1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毛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B]
肺脉气机不行,皮肤会发黄,汗毛焦枯。肺在形体,主皮毛,肺脉之气温煦皮毛,所以脉中气机不顺畅,皮毛就会焦枯,于是体内津液又要去滋养皮毛,于是,手指脚趾甲失去血色(窃以为金克木),而皮毛依然焦枯,乃至汗毛折断,也就是汗毛死亡了。阳火重则大病,阴火重已经死了,是因为火克金。
[B](“绝”者,不通也,“死”者,病重而不能救也。肺脉金,最惧火克,阳火克阴金,很严重,病笃。阴火克阴金,病最重,笃甚,曰“死”
先看五行生克,再看阴阳制化。五行虽克,若是阴阳不同,重病尚可挽救,若是五行已克,阴阳又相同,则病最重,最容易“死”。治疗之时,非得险中弄险,方险奇能。故阴金最怕阴火丁。“丙笃丁死”是也。)[/B]
===================================
[B]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B]
心统领全身血脉,心脉气机不行,全身血脉不通,也就是血流不畅通。新之华在面,脸部的小汗毛没有光泽,也就是“面色失华”,乃至“面色无华”,所以面色很难看,其实血主要的毛病在血,阴火心脉最惧阴水,阳水病重,阴水病死。
[B](“阳水病重,阴水病死”是指:心脉病之根源,是膀胱还是肾脏。阴阳相同则病最重,若心脏之病来源于肾脏,是脏器之间的传变,阴水克阴火,病最重)。[/B]
===================================
[B]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已死,木胜土也。[/B]
脾生化水谷精微,产生营卫之气,身体才能成长。脾在形体为肉,其华在唇,脾脉气机不行,人就不能成长(不仅是长肉),唇舌也就不发达,食欲不强,人更加不能成长。脾脉不通畅,全身的肌肉无力,同时舌头无力,人中凹陷不够深,嘴唇外翻,这样说明病很重(肉死),脾脉阴土最惧阴木,阳木病重,阴木病死。
[B](“肉”者,脾脉所主之形体,所谓“肉死”,乃是脾脉之病严重曰“死”,累及全身,曰“肉”。故脾脉脾脏病重影响全身,号称“肉死”,学典籍,要会联想)。[/B]
===================================
[B]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已死,上胜水也。[/B]
肾脏在形体主骨,骨的末端是牙齿,其华在发。肾属水,主冬天。肾脉气机不行,骨髓就会枯萎,(窃以为“骨质流失”)。冬天讲究“蕴藏”,最能濡养骨髓。骨骼不强健,
骨肉就不能相连,肌肉也就柔软没用,牙齿虽然长,但是不健康,不光泽,容易长牙垢,头发也没有光泽,容易枯萎,那就说明肾病重了(骨死),肾脉阴水最惧阴土,阳土病重,阴土病死。
[B](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对应肝胆,心小肠,肺大肠,肾膀胱)[/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6-17 0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
[B]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B]
肝脏在形体主筋,筋的末端是爪甲,其华在爪。肝属木,筋是阴气会聚的产物,并且肝脉从脚上行,过生殖器,络肝胆,到喉咙走舌根,一直到眼神经,气机不通畅,全身筋都会难过,生殖器和舌头都会抽筋,这就是并重了(筋死),肝脉阴木最惧阴金,阳金病重,阴金病死。
[B](上篇有论述肝功能的,已经述及,筋乃是骨膜,本章又有“筋为纲”,可见。“筋”乃是全身骨骼之维系。)[/B]
===================================
[B]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B]
五脏之脉,气机不行,那就是眼镜不自觉得转动,也就是人的定力不足,神情恍惚,主要还是肾脏(藏志)出了问题“肾藏志先死”,真的到了五阴气绝,那么过不了两天,就死了(一日半,三昏晨)
===================================
[B]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B]
由于五阴之气不能运行,乃至向对应的六腑脉,气机不行(六阳气绝),那就阴阳格拒,阴阳分离,阳升阴降,阳气向外发泄,汗毛孔都开了,大量汗出,到这个时候,不过一天之内就死(旦夕且死,唯历一昏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34
/ 3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